XHDR-2018-00009
新政发〔2018〕9号
新化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新化县大中型水库渔业发展规划》的
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新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国有林场,县直有关单位:
现将《新化县大中型水库渔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化县人民政府
2018年5月7日
新化县大中型水库渔业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一、前言
二、编制依据
三、目标任务
四、基本原则
第二章自然资源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二、自然气候条件
三、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四、水域环境状况
第三章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二、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三、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第四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一、功能区划概述
二、禁止养殖区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主要措施
二、实现目标
三、政府扶持
第六章附则
一、关于规划效力
二、关于规划图件
第一章总则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进一步加快转变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水库渔业利用加强水库水质保护的意见》(湘政办发[2016]31号)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县水库渔业转型升级,切实强化对水库水质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98),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从事水产养殖生产,根据我县自然条件及水资源状况,特制定我县水库渔业发展规划。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等规范性文件;
(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水库渔业利用加强水库水质保护的意见》(湘政办发〔2016〕31号);
(十一)《湖南省渔业条例》;
(十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十三)《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98)。
三、目标任务
(一)规划范围、期限
本规划范围为新化县全县境内所有大中型水库水域。总体规划期限为十年,即2017-2027年。
(二)规划目标、重点任务
1.科学制定水库渔业发展规划
组织开展水库水域资源和渔业资源调查,开展养殖容量评估,科学制定以养殖容量为基础的水库渔业发展规划。合理界定可养区、控制区和禁养区,并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依据水库水源、面积、营养盐和浮游生物状况,科学确定养殖方式及容量,并按规定发放养殖许可证,凭证养殖。
2.严格规范水库渔业投入品使用
根据水环境保护的需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禁止一切投肥行为。在饮用水水源地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所有投饵养殖。
3.全面整治水库网箱、网围、网拦养殖
饮用水水源地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采用网箱、网围、网拦养殖方式(进行不投饵鲢鳙鱼种培育和科研用的网箱除外,但需经水库管理部门和渔业行政部门同意)。饮用水水源地水库二级保护区和后备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内严禁新增网箱、网围、网拦养殖,现有网箱、网围、网拦养殖要逐步退出。非饮用水水源地水库网箱养殖面积不应超过水库渔业面积的0.4%。同时要严格不得新增围网拦网养殖。
4.严格控制水库养殖容量
依据资源调查和容纳量评估确定水库可养量,严禁超负荷养殖。
5.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因地制宜建立并实施不同类型水库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引导水库经营者严格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要求组织生产,不得造成水库水质污染。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可选择天然生态养殖模式,走生态、健康、品牌渔业发展之路。养殖鱼类应以滤食性鱼类为主。其他水库可根据水库容纳量及生态环境条件和主要养殖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构建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以养殖功能为主的小二型水库可按照无公害的生产标准发展高效养殖模式,环境条件好、风景优美的水库可适当增建必要的休闲设施,发展各种类型的休闲渔业,增加渔业收入提高渔业品位。
6.切实加强水库渔业资源保护
加强对水库渔业资源的保护,不得采取炸鱼、电鱼、毒鱼等非法捕捞方式和使用非法渔具等,不应过度捕捞亲鱼和幼鱼。在大中型水库应根据增殖保护对象的生物学特点确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在鱼类繁殖季节,应在水库入水口、沿岸浅水带等鱼类自然繁殖区域设置人工鱼巢等。水库渔业捕捞应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总可捕捞量,严格捕捞许可制度,实行限额捕捞。严格水库渔政执法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破坏水库渔业资源行为。加强对病死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和山塘淤泥处置的监管,维护水库水域公共安全。
7.认真清理规范水库养殖合同
对水库依法租赁、承包经营的,各水库管理单位要认真组织清理,规范完善养殖合同,明确规范投肥行为、水库水质管理和违约责任。如发现有投放化肥等破坏水库水质的行为,或水库水质经连续2次综合检测不达标的,由发包方按协议约定终止养殖合同。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开发的总体思路,科学编制规划,在符合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的基础上,也可根据地方实际,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台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定期对各地规划编制完成情况进行督导。
(二)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
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要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或公共安全等“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三)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
稳定淡水池塘养殖,调减湖泊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四)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
要将规划放在区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要与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化县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同时注意与本地区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章自然资源情况
一、基本情况
新化县隶属湖南省娄底市,位于湖南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东南麓,辖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个25乡镇、3个街道办、2个国营林场、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150万1千多人(2016年)。境内多为山丘盆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环境宜人,素有"湘中宝地"之称。
(一)地质
新化县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隆起带东缘,属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东南侧和祁阳山字形构造前弧北冀部位,二者在炉观附近交接复合,两种构造互相穿插,限制迁就和干扰,地质构造复杂。
(二)地貌
县内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在大地貌格局中,属湘西山地区,云贵高原向江浙丘陵递降的过渡带。西部山势雄厚,峰岭驰骋,大多为侵蚀、构造、溶蚀地貌,地势险峻,海拔较高;东部地势逐步降低,地形起伏平缓,丘冈延绵、平地宽敞,海拔较低。因下古生代印支期和中生代燕山期地壳运动。从琅瑭起,南下孟公、炉观、洋溪、上梅,至冷水江,再到娄底的涟源,再转向双峰县,呈“S”型带状盆地分布。全县属山丘盆地,西部、北部为雪峰山主脉;东部为低山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桐凤山环绕;中部为资水及其支流河谷,有江河平原、溪谷平原、溶蚀平原三种,系河流冲积、洪积而成,最高海拔大熊山九龙池1622米,大多地域在海拨300米以下。
(三)地貌类型
1.平原
新化县的横阳平原,面积61.1平方公里,其次有洋溪平原、圳上平原。
2.冈地
主要有横阳冈地,在横阳平原外缘,面积81平方公里,其次有琅塘等小片冈地。
3.丘陵
主要分布在新化中部。
4.山地
为西部雪峰山片,南部雪峰山余脉片,中、北部灰岩中低山片,东部紫云山中低山片。雪峰山脉从西部风车巷入境,蜿蜒140余公里,走向东北,经古台山,到大熊山出境,面积1656.7平方公里。此脉属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范围,以雪峰山复式背斜为主,构造地貌明显,并有燕山期的岩浆侵入,地层以泥盆纪以前的变质岩和花岗岩为主。山势雄厚壮观险峻,平均高度1000米以上,最具代表性的是大熊山和古台山。大熊山位于新化县北部,峰峦重叠,山体浑厚,走向北东东向。站在八斗米山峰俯瞰新化县境,群山拱托,尽收眼底。四级剥夷面清晰可见,呈阶梯状分布,由北向南呈倾斜面展列于资江河谷。该山西侧的九龙池高达1622米,为全区之冠。大熊山山顶起伏较缓,山腰坡陡谷深,腰坡在40°~70°之间,部分基岩裸露侵蚀强烈,切割深达400~700米,且多为“V”型谷,河谷大多由北向南,成梳状排列。古台山(1512米)—风车巷(1585.2米)山脉属雪峰山主脉,在新化西部拔地而起,雄伟壮观,山体呈北北东向,为新化河西“屋脊”,盛产黄金等多种金属。
雪峰山余脉,南部的天龙山—板子山—龙山属雪峰山东侧余脉,面积181平方公里。
(四)水库情况
新化县共有大型水库1座:柘溪水库;中型水库3座:车田江水库、梅花洞水库和半山水库。
1.大型水库
柘溪水库是1958年修建的大型水电工程,拦资水而建,水库控制资水流域面积22640 km2。坝址位于安化县柘溪镇大溶塘,下距安化县城东坪镇12.5 km,上距新化县城上梅镇127.5 km。该工程于1958年7月27日正式动工兴建,1961年2月15日竣工关闸蓄水。大坝全长330m,最大坝高104m,顶宽15m,最大底宽102m,电站总装机6台44.75万kw,工程总投资2.2亿元。水库蓄水位169.5m,相应库容35.7亿m3。
2.中型水库
车田江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Ⅱ型水利工程,位于新化县资水一级支流——油溪河上游,工程于1972年11月动工兴建,1979年7月枢纽工程竣工,1978年3月开始蓄水运行。枢纽地处新化县温塘镇眼花村。坝址控制集雨面积85km2,最大坝高68.8m(至防浪墙顶高),坝顶轴线长373.5m,坝顶宽6m,水库校核防洪水位494.34m,设计防洪水位493.22 m,总库容1.275亿m3,正常蓄水位491.4m,正常库容1.122亿m3,有效库容4791万立方米,为多年调节水库。设计灌溉面积7020公顷(含梅花洞水库3073公顷),实际灌溉面积3947公顷。装机容量为0.58万Kw,年发电量为0.26亿KWH,担负着下游七处电站,12620人口及耕地面积为0.54万亩的防洪保安任务。
梅花洞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位于新化县曹家镇水江管区绿竹村,资水一级支流小洋溪中游。该工程于1965年6月动工兴建,1970年3月基本竣工。最大坝高29.5米,大坝控制集雨面积33.8 km2,水库校核洪水位312.0m,设计防洪水位311.5m,总库容为0.212亿m3,水库正常蓄水位309.5m,正常库容0.1556亿m3 (其中有效库容0.1536亿m3),死水位288.5m,设计灌溉曹家镇、桑梓镇、上渡办3073.33公顷农田,实际灌溉800公顷。
半山水库是一座集防洪、发电、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化县资水二级支流——洋溪河上游,枢纽工程座落在新化县槎溪镇五溪管区半山街村,水库性质为年调节中型水库。水库工程于1965年1月动工修建,1966年3月竣工后投入使用。坝高32米,水库控制集雨面积129km2,总库容0.1445亿m3,防洪库容0.0385亿m3,正常库容0.1060亿m3。设计灌田4513公顷,实际灌溉2833公顷,防洪保护面积2667公顷,装机容量为0.121万Kw,年发电量0.043亿kw·h。
二、自然气候条件
(一)水文情况
新化县位于资水中游,全境为资江流域,资水从冷水江浪石滩蜿蜒入境,呈“Z”字型贯穿县境,将新化分为“河东”、“河西”两大自然片区。资水流经石冲口、桑梓、枫林、琅塘、荣华等12个乡镇,在西北部荣华乡瓦滩出境去安化县,县内河段113公里。入境处标高170米,出境处144米。资水水系河流众多,5公里以下河流13条,河长在5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93条。其中一级支流19条,二级支流42条,三级支流23条,四级支流8条。
全省水文系统在资水中下游设置了相应的水文水位。冷水江市为水文站,有系列的资江水位、流量资料。新化为水位站,拥有系统的水位资料。2009年前,冷水江水文站和新化水位站属邵阳水文局管理,2009年后隶属娄底水文局管理。
新化水位站设置于新化县城城西防洪堤龙山花园堤段,建站于1942年,控制资江流域面积17740平方公里。该站采用测站冻结基面整编。资江设计枯水位采用柘溪建库以后实测多年的平均最枯水位158.7米,历史最高洪峰水位出现在1996年7月19日的176.16米。
(二)气候
新化地理位置属中低纬度地区,气候的地带性属亚热带,是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种气候既有光温丰富的大陆性气候特色,又有雨水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色。
1.春温多变,寒潮频繁
冷、暖空气活动频繁,乍晴乍雨,气温急升骤降。3月平均气温11.4℃,春寒严重的年份只有8.1℃(1992年);4月份极端最低气温3.6℃(1996年),极端最高气温35.9℃(2005年)。3、4两月历年平均有1.7次冷空气影响,1990~2009年20年中,有9年出现,占45%。以“春分”至四月上旬的低温为害最重。历年5月中、下旬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早稻分蘖繁育。
2.“倒秋”阴雨天多,寒露风早临
9月份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20.0℃称为“寒露风”,平均出现于9月29日,最早是2006年9月9日,最迟是2005年10月14日。1990~2009年分布频率:低于20℃出现在9月上旬1次,占5%;出现在9月中旬4次,占20%;出现在9月下旬4次,占20%;出现在10月上旬8次,占40%;出现在10月中旬3次,占15%。
3.盛夏酷热
7~8月天气酷热,以每侯(5天为一侯)平均气温高于30℃为酷热期,平均每年出现1.95侯。1990~2009年20年中,只有4年没有出现过酷热。日极端最高气温35℃以上天数,平均每年20.9天,最多的2003年有42天。
4.雨量集中
春末夏初,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多大到暴雨,4~6月平均雨量624.0毫米,占年总雨量42%,日雨量大于25毫米的大雨,有50%出现在这段时间;大于50毫米的暴雨日占全年总数的51%。
7~9月雨量锐减,平均404.1毫米,仅占年雨量的27%。此时气温高,南风大,光照强,平均蒸发量485.9毫米,为同时期降雨量的1.21倍。形成夏秋干旱,尤以秋旱为重。
5.降水
新化降水较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故少雨年常多干旱,雨水集中季节则易成涝。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平均1516.5毫米。年最大值2009.9毫米,最小值1073.2毫米。
县内年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300毫米的保证率,水车、下团为100%,维山、沙江、双林、报木为90%,城关、田坪、金滩、邹家滩为70%,白溪、吉庆为60%左右。
降雨季节分布是春、夏多,秋、冬少。3~5月505.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3.4%;6~8月586.5毫米,占38.7%;9~11月218.4毫米,占14.4%;12~2月205.7毫米,占13.5%;降雨变率:以春季、初夏较小,盛夏、秋冬较大。
县内雨季平均始于3月26日,结束于8月7日。最早进入雨季是2005年2月11日,最迟结束雨季是1994年的10月19日。雨季期间平均总雨量976.7毫米,占全年总量的64.5%。
月降水量变化特点:一是时间分布极不均匀,12月最少,多数年不足50毫米,以后逐月递增,6月为高峰期,是最少月的5.1倍;6~11月逐渐减少,并呈一多一少波浪式变化。4~8月降水强度大,月平均雨量除8月外,皆大于150毫米,而月最大雨量均大于250毫米,6~8月则达400毫米以上。1990~2009年,日最大降水量173.2毫米(1996年7月15日测得)。10分钟最大雨量为26.3毫米(2006年9月4日17时59分至18时08分)。
年降雨日数144~196天,平均165.5天。3~5月52.4天,占年雨日31.7%;6~8月43.1天,占26.1%;9~11月29.0天,占17.4%;12~2月41.5天,占25.1%。9月份最少,仅占0.6%。
6.蒸发
新化年蒸发量1054.7~1367.7毫米,平均1174.0毫米。7月为184.1毫米,8月164.5毫米;1、2月少于40毫米,最少的1月为34.6毫米;11~3月,在34.6~65.7毫米之间;其它各月在92.1~137.3毫米之间。
蒸发与降水的分布成反比。3~5月降水大于蒸发82%,6~8月降水大于蒸发24%,9~11月蒸发大于降水27%,12~2月降水大于蒸发71%,4~6月降水大于蒸发83%,7~9月降水少于蒸发17%。蒸发的变化与日照的变化大体一致。
(四)水资源
1.地表水
域内地形海拨拔差异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季节丰竭变化悬殊,是水旱灾害频发地区。据水文资料记载:我县1990~2009年平均降雨量1542毫米,年降水总量56.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35.13亿立方米,人平2647立方米。全县蓄引提总水量为4.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445125亩。
2.地下水
域内共有地下水953处,其中地下河流76条,枯水流量300公升/秒的岩溶泉62处,每年渗入补给总量为9.5亿立方米,枯季地下水径流总量4.8亿立方米/年,其中可以利用的天然排泄量为1.6亿立方米/年。截至2009年,地下水开发利用仅为16%。
域内地下水分布,主要有下列类型区:
以碳酸盐岩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最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中部和南部,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天然排泄量每年为15892万立方米。
基岩裂隙孔隙水,分布在县境西部和北部,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天然排泄量每年为427万立方米。
构散堆积层孔隙水,分布在县境中部城关、洋溪、孟公、圳上等地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天然排泄量每年为33万立方米。
3.河流水系
新化县位于资水中游,全境为资江流域,资水从冷水江浪石滩蜿蜒入境,呈“Z”字型贯穿县境,将新化分为“河东”、“河西”两大自然片区。资水流经石冲口、桑梓、枫林、琅瑭、荣华等12个乡镇,在西北部荣华乡瓦滩出境去安化县,县内河段113公里。入境处标高170米,出境处144米。资水水系河流众多,5公里以下河流13条,河长在5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93条,全部直接或经过溆浦、安化注入资水。其中一级支流19条,二级支流42条,三级支流23条,四级支流8条。
大洋江是资水在县境内最大支流,发源于隆回县红岩山,由县西部水车镇大同管区入境,在游家镇南侧大洋村东注入资水。全长91千米,集雨面积1285平方千米,坡降5.14‰,天然落差468m,其中可利用落差220m,多年平均流量40.18立方米/s,最枯流量1.28立方米/s。
油溪河是资水在境内的第二大支流,源出涟源市盖头山,由西流入我县车田江,在油溪乡油溪村西注入资水。河流全长67千米,流域集雨面积719平方千米,坡降10.5‰,天然落差703m,其中可利用落差324m,多年平均流量16.84立方米/s,最枯流量2.05立方米/s。
渠江源出本县古台山西部,在长峰出境到溆浦县,再经安化注入资水在我县境内河流全长约40千米,集雨面积285平方千米,坡降6.05‰,天然落差598m,多年平均流量17.7立方米/s。
(五)自然灾害
1.水灾
新化县水资源十分丰富,遭遇暴雨极易形成洪涝灾害。新化县是以资水为干流的汇聚式水系,其中河长在5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就有93条,且拥有大中小型水库282座。又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易形成地形雨,县域内又有南部天龙山暴雨区、西部奉家山暴雨区和北部大熊山暴雨区,据统计新化县1956-2010年共出现暴雨193次,平均每年3-5次,最多年达10次,4~8月157次,占86.3%,尤其以4~6月为最集中时段,出现94次,占出现总次数的52.0%。其中发生在1996年的特大洪灾中,全县因灾死亡46人。
1990-2009年县内3、5、6、7、8、11月都曾出现过洪涝,洪涝有72.7%的年份出现在6月~7月,其中6月与7月各占36.4%。1996年7月15日,降水量173.2毫米,是20年日降水量强度最大值。
新化县紧邻湖南省五大暴雨中心之一的安化县,属于洪涝灾害高发区域,资水县境两岸是主要的洪涝区。全县大部分乡镇都发生过洪涝灾害,其中尤其以油溪、琅塘、荣华、游家、白溪、吉庆为高频区。由于山坡陡峻,沟壑深切、地质结构复杂等原因,山区则多局部山洪,易涨易落,冲击强度大,淹没程度较轻,若以资水为界,西部洪涝多,东部略少。
2.灾旱
从1990~2009年20年中,记有干旱20次,平均一年一遇;大旱4次,平均五年一遇;特大旱1次,平均20年一遇。其中有春旱2次,占10%;夏旱2次,占10%;秋旱13次,占65%;冬旱3次,占15%。
夏旱一般在7月中下旬或8月上旬,平均持续39天,最长的2003年57天;秋旱多始于8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结束,平均45天,最长的2007年92天。夏旱常为插花性条块形,秋旱则范围广,甚至遍及全县,旱情严重。
新化干旱地区以东部和中部石灰岩地区为重,吉庆、田坪等乡最为突出。大旱年头,不仅农业减产以致失收,人畜饮水都极为困难。
3.大风、冰雹
1990~2009年各类大风50次,平均1年2.5次,最多的2003年有10次。大风出现最多月份为4月,约占总数的28%。最大风速发生在2007年8月25日,为21.3米/秒。
雷雨大风出现频繁的有田坪、吉庆、游家、白溪、燎原、孟公、洋溪等地区,以崇山、坐石、晨光、白岩、鹅溪、长峰、大石、洋溪等地最为突出。按其成因可分为雷雨大风、寒潮偏北大风和盛夏偏南大风。
1990~2009年有冰雹9次,平均2.2年一遇,最多的2009年有3次。
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1~4月。降雹时间各异,多产生于午后。
冰雹多发点及移动路线:一是从吉庆厚皮岭开始,移向东北方向田坪、涟源市漆树;二是从隆回望云山开始,移向新化槎溪、洋溪、白塘、科头、四都、维山、天龙山去冷水江市三尖乡;三是始于大熊山。移向株梓、横岩、荣华等地;四是始于奉家,移向双林、锡溪、文田、水车等地。
4.大雪、冰冻
从1990~2009年20年中,新化出现冰冻9次,平均2.2年出现一次,出现重大冰冻1次,持续时间19天,平均27年一次。
冰冻出现最多在元月份,为27天,占总数的64.3%,其次12月份8天,占19.0%。最早出现冰冻是2004年12月13日,最迟是1992年3月4日,海拔1200米以上山区最早出现在十一月下旬,最迟至“谷雨”边还未消失。按照连续冰冻4天以上作为中等强度统计,20年中有2004年、2008年,占冰冻年的22.2%。其中以2008年1月中下旬的冰冻最为严重,全县损失惨重。
冰冻范围随海拔高程增大。同一高度,北坡重于南坡。历年极易形成冰冻的地区,南部有天龙山、桐凤山,北部和西北部有雪峰山弧形带,东部有资涟分水岭地带诸峰。
三、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包括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游泳生物等。
(一)鱼类资源状况
1.鱼类名录
据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新化县共分布有鱼类70种,隶属于4目13科47属,其中鲤科为大宗,有37种,占种类总数的52.86%,鲿科10种,占14.29%,鳅科7各占10.00%,鲇科、沙塘鳢科、塘鳢科和鳢科均为2种,各占2.86%,合鳃鱼科、刺鳅科、胡子鲇科、钝头鮠科、鮡科和鰕鯱鱼科6科均为1种,共占8.57%。
2.渔获物组成
2014年5月和2016年12月对资水新化段的渔获物进行了调查,所用网具为三层刺网和地笼,刺网内衣网目为3.0 厘米、4.0 厘米、5.0 厘米、6.0和10 厘米,地笼网目为1.5 厘米。共统计渔获物6船次,鱼类558尾,31.5 kg。渔获物数量上以中华花鳅、?和马口鱼占优势,分别占22.4%、19.7%和16.7%,其次为泥鳅和鲫,分别占6.8%和5.6%;重量上也以鲤、拟尖头鲌和鳜为主,分别占234.1%、16.3%和8.7%,其次为翘嘴鲌、斑鳜和鲇,分别占5.0%、4.6%、和3.7%(表2)。
表2 资水新化段渔获物组成
种类 |
数量(尾) |
百分比(%) |
重量(g) |
百分比(%) |
1.鲢 |
6 |
1.1 |
1041.6 |
3.3 |
2.鳙 |
2 |
0.4 |
523.6 |
1.7 |
3.鲫 |
31 |
5.6 |
1030.6 |
3.3 |
4.鲤 |
8 |
1.4 |
10731.4 |
34.1 |
5.马口鱼 |
93 |
16.7 |
854.4 |
2.7 |
6.草鱼 |
2 |
0.4 |
424.3 |
1.3 |
7.赤眼鳟 |
3 |
0.5 |
431.1 |
1.4 |
8.? |
110 |
19.7 |
710.9 |
2.3 |
9.鳊 |
3 |
0.5 |
170.7 |
0.5 |
10.华鳊 |
8 |
1.4 |
320.8 |
1.0 |
11.翘嘴鲌 |
4 |
0.7 |
1580.1 |
5.0 |
12.拟尖头鲌 |
10 |
1.8 |
5146.1 |
16.3 |
13.大鳍鱊 |
9 |
1.6 |
39.4 |
0.1 |
14.麦穗鱼 |
24 |
4.3 |
240.4 |
0.8 |
15.中华花鳅 |
125 |
22.4 |
485.4 |
1.5 |
16.泥鳅 |
38 |
6.8 |
296.5 |
0.9 |
17.鲇 |
4 |
0.7 |
1168.4 |
3.7 |
18.黄颡鱼 |
9 |
1.6 |
439.0 |
1.4 |
19.光泽黄颡鱼 |
2 |
0.4 |
89.7 |
0.3 |
20.大鳍鱯 |
5 |
0.9 |
300.9 |
1.0 |
21.鳜 |
15 |
2.7 |
2745.9 |
8.7 |
22.大眼鳜 |
3 |
0.5 |
789.7 |
2.5 |
23.斑鳜 |
7 |
1.3 |
1455.4 |
4.6 |
24.中华沙塘鳢 |
18 |
3.2 |
332.8 |
1.1 |
25.子陵吻鰕鯱 |
19 |
3.4 |
144.7 |
0.5 |
合计 |
558 |
100 |
31493.8 |
100 |
3.鱼类“三场”分布
产卵场和索饵场:资水新化段共分布有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9处(表3),索饵场与产卵场重叠分布,但面积比产卵场大。产卵场群体中,鲤、鲫、鳊、团头鲂和鲇均属于静水产粘性卵鱼类,鳜属静水或微流水产漂浮性卵鱼类,鲌类属静水或流水产微粘性卵鱼类。粘性卵鱼类中鲤、鲫、团头鲂等为草粘性卵鱼类,黄颡鱼、鲇、鲌则为沉粘性卵鱼类。
表3 资水新化段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分布
编号 |
地点 |
所在河段 |
主要繁殖群体/主要索饵群体 |
1 |
石子湾村(水月亭) |
白溪乡 |
繁殖群体:巧嘴鲌、拟尖头鲌、鳊、鳜、黄尾鲴、黄颡鱼等; 索饵群体:鲤、鲫、鲌类、鳊、鳜黄尾鲴、黄颡鱼等。 |
2 |
高桥村 |
油溪乡 |
繁殖群体:主要为鳜类; 索饵群体:各种鱼类。 |
3 |
赵家坪 |
油溪乡 |
繁殖群体:主要为鲌类; 索饵群体:各种鱼类。 |
4 |
中联村 |
老屋滩 |
繁殖群体:主要为鳜类; 索饵群体:各种鱼类。 |
5 |
小洋村 |
小洋村 |
繁殖群体:主要为鳜类、鲌类等; 索饵群体:各种鱼类。 |
6 |
银星村 |
银星村 |
繁殖群体:主要为拟尖头鲌等鲌类; 索饵群体:各种鱼类。 |
7 |
黄泥滩 |
黄泥滩 |
繁殖群体:鲤、鲫黄颡鱼等多种粘性卵鱼类; 索饵群体:各种鱼类。 |
8 |
游家镇 |
游家镇 |
繁殖群体:鲤、鲫黄颡鱼等多种粘性卵鱼类; 索饵群体:各种鱼类。 |
9 |
上梅镇 |
上梅镇 |
繁殖群体:鳜; 索饵群体:各种鱼类。 |
越冬场:资水新化段分布有尖子潭、红岩潭、城坪潭和辇溪潭4个越冬场(表4),总面积近140万m2,越冬场水深均在38 m以上。
表4 资水新化段鱼类越冬场分布
编号 |
地名 |
水深(m) |
所在河段 |
主要越冬群体 |
1 |
尖子潭 |
48 |
白溪乡和油溪乡之间 |
拟尖头鲌、鲤、鲫、鲇、黄颡鱼、鲇及“四大家鱼”等 |
2 |
红岩潭 |
38 |
中联村和小洋村之间 |
鳊、鳜、鲌、鲤、鲫及“四大家鱼”等 |
3 |
城坪潭 |
45 |
小洋村和资兴村之间 |
鲤、鲫、鳊、鲂、鲌类、鳜类及“四大家鱼”等 |
4 |
辇溪潭 |
40 |
辇溪潭和银星村之间 |
鲤、鲫、鳊、鲂、鲌类及“四大家鱼”等 |
4.鱼类区系组成
新化县境内鱼类由以下5种区系复合体构成。
Ⅰ、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本复合体的鱼类在地史上出现较晚,发现最早的地层是上新统,可认为它们是在喜马拉雅山升到一定高度并形成了我国目前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之后,为适应新的自然条件,从旧类型鱼类中分化出来的。此类型鱼类很大部分产漂流性鱼卵,少部分虽产粘性卵,但粘性不大,卵产出后附着在物体上,不久即脱离,顺水漂流发育;对水位变动敏感,许多种类在水位升高时从湖泊进入江河产卵,幼鱼和产过卵的亲鱼入湖泊育肥。属此类型的鱼类有鲢、鳙、银鲴、黄尾鲴、马口鱼、青鱼、草鱼、赤眼鳟、鱤、?、鳊、华鳊、飘鱼、翘嘴鲌、蒙古鲌、花鱼骨、银鮈、蛇鮈等。
Ⅱ、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本复合体的鱼类起源较早,在我国中新统地层即有化石发现。此类型鱼类常具拟草色,身上花纹较多,有些种类具棘和吸取游离氧的副呼吸器官,如鳢的鳃上器,黄鳝的口腔表皮等。喜暖水,适应炎热气候和低氧环境,常生活于缓流水及静水水体,不善游泳,产卵量少,具有护卵行为。属此类型鱼类有黄鳝、黄颡鱼、大鳍鱯、子陵吻鰕鯱鱼、鲇和中华沙塘鳢等。
Ⅲ、中亚山区系复合体:本复合体鱼类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适应于山溪激流,含氧量高,河面狭窄,河床为砂砾质,水体无污染的水域,绝大多数鱼类产沉性卵,分布狭窄。此类型鱼类有带半刺光唇鱼等。
Ⅳ、古代第三纪区系复合体:本复合体鱼类是更新世以前北半球亚热带动物的残余,由于气候变冷,该动物区系复合体被分割成若干不连续的区域。此类型共同特征是视觉不发达,嗅觉发达,以底栖生物为食者较多,适应性较强,分布广泛,多适应浑浊的水体。属于此类型的鱼类有鲤、鲫、中华鳑鲏、高体鳑鲏、泥鳅、鳜、大眼鳜等。
Ⅴ、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本复合体的鱼类耐寒,产卵季节较早,在地层中出现得比中国平原复合体靠下,在高纬度分布较广,随着纬度的降低,数目和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此类型的鱼类有麦穗鱼、中华花鳅等。
5.鱼类的产卵习性
根据鱼类产卵繁殖生态习性的性质,新化县境内分布鱼类的产卵类型有:
Ⅰ、产漂流性卵:这类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出现较大的卵间周隙,但比重仍大于水,可借助江河水流的翻滚,使卵悬浮在水层中不停漂流;在静止的水环境中,则将下沉于底部。也可将这一类称作半浮性卵。如青鱼、草鱼、鲢、鳙等。
Ⅱ、产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间周隙小,产出后沉于水底。如中华花鳅等。
Ⅲ、静水环境产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外层遇水后具粘性,产出后即粘附在水草上,不沉于水底。粘性卵的卵膜分三层,除卵周间隙和卵膜外,还有一层胶膜。如鲤、鲫、马口鱼、宽鳍鱲、麦穗鱼、?、中华沙塘鳢等。
Ⅳ、产浮性卵:产浮性卵的鱼类受精卵卵黄上有一个大油球或较多油粒,受精卵比重小于水,卵产出后即漂浮在水面,随风向和水流而移动。包括鳜、大眼鳜等。
6.鱼类的迁徙习性
Ⅰ、江湖洄游型:江湖洄游鱼类是江湖中下游复合生态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洄游类型。这些鱼主要在江河中的流水中产卵,受精卵随水流扩散进入下游洪泛平原水体中育肥,成熟亲鱼则再次进入江河中流水江段进行繁殖。典型的江湖洄游鱼类有草鱼、鲢、鳙等产漂流性卵的鱼类。洄游过程中,性腺逐渐达到成熟。
Ⅱ、河道洄游型:河道洄游型鱼类的全部生活史的完成主要限于河流。基本不进入湖泊等附属水体。河道洄游型鱼类的洄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早期生活史阶段,缺乏主动游泳能力的苗顺水而下;扩散至产卵场下游河段,待具备较强的游泳能力之后,则主动上溯到适宜江段繁殖。这些鱼类在江河流水江段的激流浅滩上产粘沉性卵,或在流水江段中产漂流性卵。
Ⅲ、定居性鱼类:包括湖泊定居性鱼类和山溪定居性鱼类。能够在相对狭窄的水域内完成全部生活史。这些种类通常产粘、沉性卵,产卵时的水文条件要求不严格。不论在湖泊、水库、池塘还是河流,只要有流速较缓的水体,均适合定居性鱼类产卵。主要有鲤、鲫、鲇等。
7.鱼类的食性类型
根据鱼类的摄食器官和所摄取的主要食物的组成,可将鱼类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种食性类型。
Ⅰ、草食性鱼类:以水生维管束植物(水草)或藻类为食物,如鳊、草鱼以水草为食,鲢以浮游植物为食,银鲴、黄尾鲴等主要以固着藻类为食物。
Ⅱ、肉食性鱼类: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物的鱼类,通常称为初级肉食性鱼类,又分为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两类。鳙为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以脊椎动物(主要是鱼类)为食的鱼类,通常称为凶猛肉食性或次级肉食性鱼类,或者称鱼食性鱼类,如翘嘴鲌、鳜等。
Ⅲ、杂食性鱼类:兼有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如鲤、鲫等。前者偏重动物性,后者偏重植物性。
8.珍稀、特有和濒危水生生物
新化县境内分布有水生野生保护动物3科3种(表5),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种类2种,列入《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的有1种。水獭已多年未见,胡子鲇尚有一定资源量。
表5 资水新化段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目 |
科 |
种名 |
类别 |
现状 |
哺乳类 |
鼬科 |
1.水獭Lutra lutra Linnaeus |
国家二级 |
未见 |
爬行类 |
鳖科 |
2.黿Pelochelys cantorii |
国家二级 |
未见 |
鲤形目 |
鲤科 |
3.胡子鲇Clarias fuscus |
省重点 |
有一定分布 |
(二)浮游植物
1.种类组成
共检出浮游植物42种,分属5门19属。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优势种,有9属23种,占总种数的54.8%;其次为绿藻门(Chlorophyta),5属10种,占总种数的23.8%;蓝藻门(Cyanophyta)3属5种,占总种数的11.9%;裸藻门(Euglenophyta)和甲藻门(Pyrrophyta)各1属2种,均占总种数的4.8%。
2.浮游植物时空分布
梅花洞和车田江水库,以及资水新化段的游家镇河段浮游植物种类相对较多,分别为17属40种、19属36种和15属29种,半山水库和资水新化段的白溪河口浮游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分布为12属19种和11属17种。调查河段浮游植物组成均以硅藻门最丰富,所占种类总数比例均在47.4%~65.5%之间,其次为绿藻门,所占种类总数比例均在20.7%~29.4%之间,再次为蓝藻门,所占种类总数比例均在6.9%~21.1%之间。硅藻、绿藻和蓝藻门构成了各采样水体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89.5%~94.1%。
优势种类为甲藻门的角甲藻属(Ceratium),硅藻门的桥弯藻属(Cymbella)、舟形藻属(Navicula)、异极藻属(Gomphonema),绿藻门的盘星藻属(Pediastrum),以及蓝藻门的微囊藻属(Microcystis)等种类。
3.浮游植物生物量
总体而言,2014年4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要高于2016年12月份。梅花洞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2014年5月和2016年12月分别为1.357 mg/L和1.247 mg/L,车田江次之,2014年5月和2016年12月分别为1.212 mg/L和1.152 mg/L,半山水库和资水新化段白溪河口浮游植物生物量较低,2014年5月和2016年12月分别为0.512 mg/L和0.453 mg/L,0.482mg/L和0.318 mg/L。
(三)浮游动物
1.种类组成
调查江段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1种,其中以轮虫最多,为11种,占总数的52.4%;其次为枝角类和桡足类,均为4种,各占总数的19.0%,原生动物最少,为2种,占总数的9.5%。
2.时空分布
梅花洞水库、车田江水库和游家镇河段浮游动物种类相对较多,均为18种,半山和白溪河口浮游动物种类相对较少,分别为11种和13种。
优势种为原生动物中的冠沙壳虫(Difflugia corona)、轮虫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高氏多棘轮虫(Macrochaetuacollinsii)、枝角类中的长肢秀水溞(Diaphanosomaleuchtenbergianum)和桡足类中的无节幼体(Nauplius)等种类。
3.浮游动物生物量
梅花洞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2014年5月和2016年12月分别为0.193 mg/L和0.184 mg/L,车田江次之,2014年5月和2016年12月分别为0.176 mg/L和0.166 mg/L,半山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较低,2014年5月和2016年12月分别为0.121 mg/L和0.103 mg/L。
4.底栖动物
1种类组成
对5个采样点所采集的底栖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40个分类单元,隶属5门8纲14目33科。其中,水生昆虫种类占优势,共有23种(占总物种数的57.50%),环节动物3种,软体动物9种,线虫动物和扁形动物各1种。水生昆虫中,蜉蝣目8种,襀翅目1种,毛翅目3种,蜻蜓目2科2种,鞘翅目3种,双翅目6种。采样水域中,以格氏短沟蜷、河蚬和米虾属为优势类群。
2空间分布
5个采样点底栖动物平均物种数为23.7种,种类最丰富的位置为游家镇和白溪河口,分别为33种和27种,梅花洞次之,为22种,半山和车田江种类较少,分别为13种和14种。调查采样河段优势种类以格氏短沟蜷、河蚬及米虾属等耐污值较高的种类组成。
3底栖生物密度及生物量
5个采样点底栖生物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3 g/m2(2014年5月)和5.0 g/m2(2016年12月),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点为游家镇样点,为8.36 g/m2(2014年5月)和6.45g/m2(2016年12月),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小的为半山样点,为2.5g/m2(2014年5月)和2.1g/m2(2016年12月)。
(五)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
1.种类组成及空间分布
共发现水生植物11种,沉水植物种类最多,有5种,占45.5%;挺水植物3种,占27.3%;漂浮植物2种,占18.2%;浮叶植物1种,占9.0%。白溪河口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最多,为11种,梅花洞和车田江次之,均为8种,半山最少,为6种。各采样点河段,沉水植物最为丰富,占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总数的33.3%~50.0%;其次为挺水植物,占25.0%~50.0%;浮叶最少,占12.5%以下。
2.生物现存量
白溪河口和游家镇水生维管束植物生物量较高,2014年5月和2016年12月分别为17.9 mg/m2和15.7 mg/m2,16.6 mg/m2和15.2 mg/m2,梅花洞、半山和车田江均较低,2014年5月和2016年12月分别为7.8 mg/m2和7.2 mg/m2,6.4 mg/m2和5.5 mg/m2,9.3 mg/m2和8.8 mg/m2。
四、水域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1.地表水水质
县境内资江干流长达113公里,大小支流90余条,其中主要支流为大洋江、油溪河、青峰河等。资水新化段设有省控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断面、临界监视性断面各一个,其地点分别为新化北塔、新化水厂、新化满竹。监测频次每月一次,枯水期安排加密监测,评价标准依次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从1991年至2002年县环境监测站在新化水厂、新化北塔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来看,超标的污染因子主要有挥发酚、非离子氨、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氮、石油类、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2003年后新化水厂、新化北塔监测断面氨氮项目的超标次数明显增多。2006年6月上游冷水江市青峰河段河水中砷0.439㎎/L,超标7.78倍;2007年6月新化水厂、新化青峰河断面锑超标,超标原因主要与上游涉锑、涉砷企业的排污有直接关系。2007年12月,新化自来水厂取水口水质急剧恶化,经监测氨氮最大值为3.29㎎/L,超标5.6倍,超标原因主要是湖南遭遇罕见的冬雨天气,资江进入枯水期后,流量减少,流速减慢,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同时接纳上游入境水中氨氮超标。县环境监测站配合娄底市环境监测站完成新化水厂基础环境调查及同步监测工作,地表水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2002II)类水质标准。
2.地下水水质
新化县是一个地下水储量丰富区,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分布中东、南部,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从1990至2015年,县环境监测站对县城及周边9个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了基础环境调查,通过分析PH、总硬度、氨氮、铜、铅、锌、镉等28个项目,地下水质均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监测表明县城及周边地下水总体环境质量较好。
(二)环境污染
县域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是废水、废气、废渣,以后环境污染源随着工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增加和噪音的产生而增加。主要污染物来源于水泥、石灰、砖瓦、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特种陶瓷、煤炭开采、加工、水力发电等企业。化工、造纸、酿酒等行业也在我县工业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污染较严重。1990年,县内共有工矿企业12740家,其中中央、省、地企业9家,县属企业53家,乡镇企业1022家,个体企业11656家。从1996年开始,国家调整产业政策,关闭“十五”小企业。通过破产改制重组一批,综合整治搬迁一批,市场淘汰一批等举措,县内重污染企业逐步减少。城区功能逐步向生活居住、商业过渡,环境得到改善。1990-2015年,县内没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1.废水污染
2015年全县排放废水1463.22万吨,其中工业源废水189.48万吨,城镇生活源废水1272.83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18844.05吨,氨氮1812.04吨,总氮5428.24吨,总磷588.23吨,石油类9.32吨,挥发酚530.46千克,氰化物5.078千克,废水砷30.08千克,废水铅3.41千克,废水镉2.2千克,废水汞3.78千克,废水总铬0.66千克。因农业源导致化学需氧量14125.71吨,占总量的74.9%,氨氮1149.07吨,占总量的63.4%,总氮4682.61吨,占总量的86.3%,总磷558.08吨,占总量的94.9%.
2.废气污染
2015年,全县废气排放中二氧化硫6286.98吨,氮氧化物3854.81吨,粉尘4564.73吨。因工业源排放二氧化硫5297.65吨,氮氧化物3650.23吨,粉尘4441.03吨。铁合金冶炼、建材(包括水泥、砖瓦制造)等也是废气排放量最大的。
第三章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一)养殖区域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共中央、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出台“加速发展水产业的决定”的有关文件,从政策、涉农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推动了新化水产业的快速发展。1990年全县水产品总量0.39万吨,2017年全县放养水面约7.5万亩,稻田养鱼面积约15万亩,水产品总产3.2万吨,比1990年增长8.2倍。
(二)养殖方式
县内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水库养鱼、小水凼养鱼、网箱及围拦养鱼。
池塘养鱼:1990年,全县有池塘面积1066.67公顷,产鱼811.7吨,每公顷0.76吨。1992年,县水产站在城郊、科头、洋溪等地积极推广“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八字精养鱼法,改粗放养殖为精养,培养养鱼重点户、专业户,池塘养鱼大发展。1999年池塘放养面积113.34公顷,产量1927.2吨。2000年后,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鱼猪、鱼鸭结合等生态养鱼面积增多,同时,配合饲料养鱼全面推广,单位面积养鱼产量不断提高,2005年池塘养鱼1187.4公顷,2017年池塘养鱼1369公顷,产鱼8510吨,折合每公顷6.2吨,比1990年增长约8倍。
稻田养鱼:境内农民稻田养鱼以养鲤鱼为主,形式有稻鱼兼作,稻鱼轮作和利用晚稻秧未插期间培育草鱼夏花鱼苗。1990年全县放养稻田面积0.85万公顷。1993年,新化被列为全省稻田养鱼基地县市之一,1995年至1996年县水产工作站在曹家镇太平村、肖家村推广田凼沟结合的模式化稻田养鱼,稻田养殖10 .54公顷,经省水产局验收平均亩产鲜鱼44.5公斤,最高55公斤,较平板式稻田养鱼单产增加21.4公斤。以后,模式化稻田养鱼在游家、孟公、洋溪、坐石、吉庆、油溪等地逐步推广,面积逐年增加。2017年,全县稻田养殖面积1万公顷,产量6615吨,其中模式化养鱼稻田0.4万公顷,产量2250吨。
水库养鱼:1990年,全县共利用水库271座(不含柘溪水库),大库汊16处养鱼,放养水面1459.8公顷,产鱼561.5吨,水库养殖主养鱼类品种为滤食性鱼类即鳙鱼、鲢鱼,养殖方式多为稀放粗养。1990年后实行人工投饵或用施洒化肥培肥水质养鱼,产量逐步攀升。1998年,水库养鱼2153.4公顷,产鱼1862吨,2017年水库养鱼面积3414公顷,产鱼5530吨,每公顷产鱼1.62吨。
家庭小水凼养鱼:县内水车、奉家等地,利用水草丰富的屋边隙地,开辟小水凼,引山泉养鱼。2017年,全县家庭小水凼养鱼户12870户,面积123.34公顷,产鱼510吨。小水凼养鱼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由于水质鲜活,故肉质鲜美。
围栏及网箱养鱼:1992年,琅塘礼溪村周重万在县水产站的指导下,在平顶州库汊266.67公顷水面试验围拦养鱼成功,当年产鱼450吨,每公顷产鱼0.17吨。以后围拦养鱼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资江沿岸的琅塘、荣华、白溪等库汊较多的乡镇。因养殖效益十分显著,养殖水域面积逐年增加,1998年增加到812.2公倾。2016年全县围拦养鱼面积1166公顷,由于政策原因2017年将全部拆除。
县内车田江水库、梅花洞水库、半山水库、资江沿岸库汊网箱养鱼较为集中,养殖品种有草鱼、斑点叉尾鱼回。1991~1992年,为促进库区经济发展,县政府对网箱养鱼农户按每个网箱160元提供贷款扶持,鼓励库区农户大力发展网箱养鱼,1992年全县下水网箱1848口计51744平方米,后因贷款难以收回,不再给予资金支持,网箱养鱼逐渐回归理性。以后网箱养鱼面积一直在28000平方米左右徘徊。2016年全县下水网箱9588口面积243157平方米,2017年因政策原因将全部拆除。
(三)特色养殖
新化特色养殖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2017年,特色养殖品种有9个,总收入超千万元。
泥鳅、黄鳝:境内泥鳅多于黄鳝。两者在稻田、池塘广泛分布,数量颇多,多为自然繁殖生长。人工饲养面积仅20多公顷。洋溪镇真连村邹放平,2017年养殖面积2 .67公顷,年产3.5吨以上。全县泥鳅、黄鳝年上市量70吨以上。
龟、鳖:龟、鳖在县境广泛分布。因人为滥捕,龟濒临绝迹,鳖亦锐减,2017年全县养鳖面积10公顷,年产量6万只。
泥蛙、牛蛙:泥蛙常栖息于稻田、池塘坑穴中,喜在流水处觅食,主要为天然野生,年上市量30吨以上,牛蛙原产古巴。1993年从武汉、益阳引进养殖,后因价格、销路问题而停止。
大鲵:又名娃娃鱼,因叫声如婴儿,故名。其头大嘴宽,四肢肥短,卵生,喜栖息于深谷溪流岩穴中,耐饥耐渴,离水1月或停食1年不死。幼体生长缓慢,3年方长到100克左右。是一种稀有珍贵的国家法定保护的两栖动物。洋溪镇石燕村邹建华投资400万元,建娃娃鱼养殖基地,同年底县商业协会主席吴松林投资1200万元在维山四都成立三联洞娃娃鱼有限公司,有养殖面积1万平方米,可养娃娃鱼10万条。
此外,还有珍珠、田螺、虾类等零星人工养殖。
二、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一)前景展望
1.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水产养殖资源,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推进水产养殖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抓好水产专业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的契机,打造基地+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
3.加强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确保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4.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业管理力度,科学组织水产养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渔业经济发展,渔民增收。
5.水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渔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渔业及水产品已稳步走向世界。我县拥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水产资源,水产业将很快融入世界、走向世界,订单渔业已不遥远。二是水产品市场前景看好。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水产品需求将逐步增长,“吃有腿的,不如吃无腿的”等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信心的增强,必将对我县水产品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供需平衡的打破及再平衡,必将带动水产养殖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潜力
1.资源开发特别是优势品种资源开发潜力大。利用水库、水电站形成的大水面群的水域资源优势,做好网箱养鱼、网围围栏养殖,以及“鲢、鳙、鲤、鲫、虾、蟹、贝类”等品种的综合利用开发。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实现品种优质化、良种化。
2.国内外水产养殖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县城区和各乡镇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大,本地养殖的水产品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部分水产品是从外县、外省运来的。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特别是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比重,既可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减少外调水产品的数量,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证。
3.科技与体制创新促进养殖生产开发潜力大。逐步提高单产,在养殖模式、饵料选择和苗种培育,特别是名、特、优品种的训化、选育、繁殖等环节做好文章,提高养殖效益。完善渔业服务体系,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三、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发挥区位和区域资源优势,科学规划水产养殖区域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推进水产养殖业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与体制创新,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走优质、高效、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渔业、渔区经济发展和渔农增收。
第四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一、功能区划概述
水产养殖区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水产养殖禁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任何水产养殖行为的水域范围。禁养区内不得有网箱、围栏、筑坝等养殖设施(区),已有的必须予以拆除。
水产养殖限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制水产养殖品种和规模,限制养殖投入品行为(肥料、饲料、药物等)。
水产养殖适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水域,适合水产养殖的区域。在适养区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遵循水产健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开展水域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评价,其污染防治措施和养殖尾水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全县4个大中型水库都属于禁止养殖区,没有限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
二、禁止养殖区
水源地水库为禁止养殖区,全县共有大中型水源地水库4座,柘溪水库、半山水库、车田江水库、梅花洞水库为饮用水源区。当地政府应收回水库使用权,完成退养工作;车田江水库、半山水库等虽然没有承包养殖,但是目前存在网箱、围网、网拦养殖情况的水库,应给予适量补偿,现有三网养殖应逐步退出。水库中应进行有计划放流工作,放流适量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以及草鱼等植物食性鱼类,以改善水质。
表8新化县水源地水库
序号 |
乡镇 |
水库名称 |
水库总库容(万方) |
水库正常库容(万方) |
水库死库容(万方) |
水库水面(亩) |
灌溉面积 (亩) |
1 |
白溪镇等 |
柘溪水库 |
- |
357000 |
- |
3396万 |
- |
2 |
温塘镇 |
车田江水库 |
12750 |
11220 |
6429 |
8000 |
105300 |
3 |
槎溪镇 |
半山水库 |
1445 |
1060 |
180 |
1211 |
42500 |
4 |
曹家镇 |
梅花洞水库 |
2120 |
1556 |
- |
- |
46100 |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促进水产养殖生产管理规范化
主要完善养殖证制度,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水产养殖业者的生产积极性,科学利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促进渔区稳定,渔业发展,渔民增收。
(二)实施养殖容量控制制度,加快养殖结构调整
妥善处理水产养殖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养殖生产应符合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的要求,使养殖水域滩涂发挥可持续最佳效益。
(三)加强水产养殖苗种生产和流通管理,把好苗种关
主要是搞好苗种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确保苗种的规格和质量,加强苗种流通,做好苗种质量鉴定和检疫,防止疫病蔓延。
(四)抓好示范户,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养殖区域大面积生产
主要是在渔区选择文化素质较高的渔农进行重点扶持,培育水产科技示范户及龙头企业,以带动周围养殖户进行渔业生产。
(五)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把好产品质量关
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关于《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加快水产养殖标准化工作,提倡和鼓励符合无公害养殖标准的生产开发,确保水产养殖品质量安全。
(六)依法治渔,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执法,一是要切实有效整治电、毒、炸鱼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非法作业行为;二是要对生产、销售违禁渔具现象予以坚决查处;三是要对超标排污、破坏渔业水域环境的案件严肃查处;四是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渔需物质打假活动,净化渔需物资市场;五是要对违反《水产种苗管理办法》、生产销售种苗的现象认真查处,维持种苗生产秩序。
二、实现目标
1.明确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突出抓好水产健康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水库养殖、池塘养殖和休闲渔业,抓好资水新化段鳜鲌和资江油溪河拟尖头鲌蒙古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
2.保障养殖渔民正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养殖水域,依法保护商品鱼基地等重要的养殖水域。
3.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4.控制养殖规模、密度、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水源生态环境。
5.为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三、政府扶持
(一)政策扶持。
主要是认真贯彻国家的渔业方针政策及省市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积极性。
(二)财政扶持。
主要是通过财政扶持,加强渔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水产科技推广及示范的投入,有效改善生产条件,为我县渔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三)税收扶持。
争取政府重视,建议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开发、大水面增养殖综合开发及渔业产、销示范大户予以减免税收,以提高积极性和挖掘我县水产养殖潜力,吸引各阶层对水产业的投入。
(四)贷款扶持。
希望政府对水产养殖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的开发给予相应的贷款扶持,促进水产业良性生产循环和跨跃式发展。
(五)组织领导。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站在维护渔民利益,促进渔业发展,保持渔区稳定的高度,全面推进完善养殖证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地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措施,保障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方案顺利实施。我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抓好试点,办好示范,推动工作全面展开。
第六章附则
一、关于规划效力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二、关于规划图件
规划图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的法律效力。
作者:
来源:新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