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会提案
新化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县政协委员陈远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预见,新型城镇化将是我国推进新一轮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千载难逢的机遇。新化县2012年城镇化水平只有26.8%,远低于全国、省、市水平,新型城镇化既任重道远、又潜力无穷。在中央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遇面前,新化应当而且可以通过撤县改市,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上有所作为,努力把“区域次中心城市”由规划变为行动、由理想变为现实。
一、撤县改市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一)从撤县改市的重要作用看,撤县改市是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客观要求。实践表明,县改市对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辐射带动作用。县制自秦实行郡县始,已有2000多年,而市制仅92年(1921年2月中国第一个“市”广州市政厅成立)。“市”制的兴起,改变了原面状的地域型政区的行政区划模式,这种点状的城市型行政区划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吸附生产要素,带动各次产业共同繁荣。
二是宣传推介作用。县改市成功表明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实力较强,对招商引资、引智、引才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为地方提供一次扬名全国的机会。
三是要素聚集作用。行政区划的级别市比县稍重要,比县可获得更多财政周转资金;有一笔城市建设费用;编制上可以多设一些机构,多安排一些职务和人员;公职人员可增加工资性补贴或适当调高级别;可以实行省级计划单列,争取到更多的项目、资金、政策。
四是产业导向作用。第一产业是农业社会的主导产业,第二、三产业是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由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由农村经济过渡到城镇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城镇化指标是2019年达到45%以上,意味着今后6年内城镇化率每年必须提高2.6-3.0个百分点,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迅速启动并推进撤县改市工作,才可能促进第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从而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
(二)从新化发展的战略定位看,撤县改市是建设区域次中心城市、促进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必然要求。2012年3月,湖南省根据国家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制订了《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该规划中提出了着力将新化等8个县市打造成“区域次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打造新化为“区域次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正式进入省级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与此相呼应,新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打造“湘中地区综合性交通和商贸物流中心、大梅山地区核心景区、区域次中心城市”,并提出了“在大湘西深度贫困地区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的设想。可见,无论从完成省级规划目标来讲,还是从实现新化的战略构想和全面小康目标来看,撤县改市都是其中应有之义。只有通过撤县改市,把新化建设成为辐射冷江、涟源、安化、溆浦、隆回、新邵等周边县市的一个核心增长极,从而真正确定新化作为武陵山片区次中心城市的地位。
(三)从新化城镇化水平的现状看,撤县改市是追赶全国城镇化水平、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城市的现实要求。1997年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暂停审批县改市的决定以来,全国累计有138个县提出了县改市申请,其间只有云南省蒙自、文山和江西省共青城3个县通过审批。另外,新疆北屯、贵州铜仁和毕节分别撤地设市,原井冈山市与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海南省设立地级三沙市。同时,大城市开展了“撤市(县)设区”的扩张兼并,中国的城市数量从1997年668个下降到657个,城市化率从1997年的31.9%提高到2012年的52.57%。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新一轮城镇化热潮将随之涌动,并迎来申请“撤县改市”的新高潮。新化目前的城市化水平非常低,无论从追赶全国城镇化水平的角度看,还是从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城市的要求讲,都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推动“撤县改市”工作,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新化撤县改市具有良好基础
(一)新化撤县改市已有规划前提。新化县是湖南省第二人口大县、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国最大的库区移民县,在武陵山片区和大湘西深度贫困地区具有代表性。《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提出了将新化打造成“区域次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表明新化撤县改市有规划依据和制度保障,可以说其机已熟。
(二)新化具有建市的优势条件。一是地理区位重要。新化是娄底市唯一的母体县,革命老区县,也是湖南省的几何中心,是连接湘东、湘西经济区的节点县,是环长株潭城市群辐射湘西地区的桥头堡。历史以来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区域,对周边冷江、涟源、安化、溆浦、隆回、新邵等县市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具有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人文基础和区位优势。二是产业辐射力强。新化拥有“中国梅山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山歌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金字名片。特别是境内自然风光与特色文化交相辉映,是全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和湖南省旅游强县、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县,在拓展湖南文化旅游市场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前景广阔。三是交通条件优越。娄怀高速、沪昆高速铁路及站场、龙武高速、湄琅高速、航电枢纽、支线机场等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布局新化并开工建设,加上湘黔铁路、10多条省道和92公里资江航道,构筑出公路、铁路、水路、机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奠定新化作为湖南中西部地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的地位。国家设立县级市的标准规定:“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设市时条件可适当放宽”。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理区位使新化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影响和特殊的军事地位,具备“适当放宽”的条件。因而,新化撤县改市有历史和现实基础,可以说其势已成。
(三)新化撤县改市有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近年来,新化抢抓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等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五大战略”,突出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撤县改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照1993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国发[1993]38号文件)要求,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至400人的县,达到人口、经济、城镇基础设施三大类 9个基本指标才可撤县设市。新化2012年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7人,只有少数指标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加上撤县改市从申请到完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新化现在启动撤县改市工作非常必要,可以说是其时已至。
当然,新化撤县改市还有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
1、非农产业人口比例低。新化目前是典型农业大县,2012年户籍人口1419552人,其中农业人口1267334人,非农业人口152218人, “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数”未达到国家规定25%的要求。
2、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低。新化还处于工业化初期,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33.5亿元,农业总产值69.2亿元,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未达到70%的国家标准。
3、城镇规划管理水平低。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县城公园、广场、停车场、公共设施、绿地面积等不能满足建市要求。(见附表)
三、新化撤县改市的对策建议
建议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果敢担当,启动县改市工作。具体做好四件事。
(一)周密部署,有序推进。领悟中央撤县设市精神,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分解工作任务,以2018年为年限,倒计时推进,力争五年完成任务。可考虑的三种设市方案:一是现有行政区域范围由新化县改为新化市;二是新化与冷水江合并为“梅山市”;三是原来从新化划给新邵、隆回、溆浦等县的三溪桥、龙溪铺、大桥边、江东等4区73乡及冷水江回归新化,设立“梅山市”。
(二)加强协调,争取支持。撤县设市由国务院批准,但具体工作由民政部组织实施。新化是革命老区县、国家重点贫困县,可利用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的政策机遇,争取国家民政、组织、宣传、党史、发改、民委、扶贫办、中国革命老区促进会等部门支持。
(三)夯实基础,增强实力。通过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增强综合实力来达成县改市目标。一要提质交通设施,增强融入力。打通与周边冷江、涟源、安化、溆浦、隆回、新邵等县市的快捷通道,提高交通设施等级。二要做大工业园区,增强承载力。涟钢的落户是娄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直接原因,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落户是冷水江单独设市的主要原因。新化在做好旅游和农业文章时,也必须布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扩张工业规模。三要提质公共设施,增强吸纳力。布局一批大型的物流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会展、文化传媒、旅游休闲市场,修建一批大型文化、教育、休闲、健身等公共设施,从而增强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力、影响力。
(四)抓住关键,强力突破。认真对照国家标准,对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逐项补齐短板。加快城镇建设,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民进县城和中心镇定居,促进农民变市民;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化发展,分流农业人口;加快工业园建设,把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加快新冷一体化进程,增加县域非农业人口比重。
附:新化县相关指标与国家现行撤县设市标准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