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坐在办公室里打盹,忽然被一阵手机电话声音惊醒,我不耐烦的抓起电话,传来房产中介的声音:“北京周边的房子您要买吗,位置绝佳,发展潜力也好...”这已经是我本周接到的第三个房产推销电话了,我草草应付了几句就果断挂掉了电话。旁边同事阿汤说了句:“推销房子的吧。”阿汤也经常接到中介电话要他买房子,开始的时候他还说自己已经买了,对方话锋一转又说那你卖不卖房子...
话说房子已经成为了全民话题了,3月份集中出台的限购限贷政策,再到最近的雄安新区,就连我这个平时不怎么关心房产新闻的外人都开始研究起接连发生的奇怪现象。买房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阶级跟身份的象征,“今年不买房,一年又白忙”、“现在不买房,十年又白忙”、“创业不如买房”...种种颠覆三观的新潮观点在社会上蔓延,不断影响着广大购房人。上涨的房价、疯狂的炒房客,让房地产成为众矢之的,然而我只想说,纵然房价再怎么涨,照样会有源源不断的买房人出手,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了”的观念已经深深影响了购房者。就拿我身边的人来说,有买房子自住的,有投资的,但是归根结底我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
图片来源于融360
买房一犹豫,多付出几十万
曾经媳妇家的表哥,985名校毕业,工作不到三年就被破格升为公司项目负责人。事业干得风生水起,随之收入也涨了不少。2015年底的时候,获得了在京买房资格,想着能在北京买套房子,当时正好赶上央行多次降息,央行贷款政策优惠也多,表哥边看房边想,国家鼓励去库存,利好政策不断,到2016年应该还得降息吧,买房再等等吧。哪曾想,等来了年前的降首付和年后的降税,同时也等来了房价的飙涨,他看上的房子,原来300多万就能买下,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早就涨了好几十万,直逼400万。这下表哥慌了要买房子,人家买家说了,已经有人比他多出价十万买下啦。留下一脸蒙圈的表哥思考:优惠政策倒是来了,可房价涨得太突然,省下的钱完全抵不过房价上涨啊。
这时候表嫂说了句实话:都怪你,让你那么贪心,还不如早点买了呢。表哥反驳道:“我贪心还不是为了省钱?”最后的结果是,两口子吵完架,又继续看房子,多花了几十万买了比预期还要小的房子。事后这位表哥还时不时的提起买房的事,最常说的话就是:如果早几个月买就好了。现在想想,我只想跟他说,哪有那么多如果?
炒房客泛滥,房产交易市场“怪胎”不断
老张是老家的一位远房亲戚,在北京打拼多年终于定居,手里有了闲钱就做投资,早年买了几套房子后来转手卖掉赚了不少钱,让他尝到了炒房的甜头。去年又在燕郊买了两套房子,有一套还没过户就转手卖出去,赚了将近100万,这下他彻底放下手中的生意,专心炒房。前段时间刚一听到雄安新区的消息,就带着400万现金加入购房大军,可去了就发现有钱也买不到房子,由于当地暂停了新房、二手房交易。本来想着200万能买两三套,现在200万都买不到一套。老张在雄县街头徘徊了几天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虽然政策上明令禁止房屋交易,但是仍然挡不住买卖双方私下签署购销合同。原本6000、7000一平的房子,一下涨到2万,老张惊叹房价上涨的同时,不禁在斟酌要不要买。一次跟当地一位老乡闲聊,老乡感叹:感觉自己跟有了北京户口一样,附近宾馆客房基本都被炒房的人住满了,这些有钱人是不是疯了?
老张从新闻上看到,当地很多房子五证不全就开始向外出售,有的甚至连土地规划证没有就开始建房子。他心里有些怕了,这样的房子,买了自己也不敢住,再说了,现在房子周围连像样的配套设施都没有,又能租给谁呢?最后他果断放弃了,打道回府不买了。“炒房的怎么都跟疯了一样买房子,太不正常了。”这是老张常说的话,颇有些讽刺意味。
一个买房自住,一个投资客,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两类人却有着相同的特点——贪婪,表哥买房,一直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买房再等等”是对他最好的形容,买房想省钱并没有错,而他忽视了“有得就有失”这个道理,想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代价,当时贷款利率已经很低了,自己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仍然希望能再多“占便宜”,纵然多花钱买了房子,这辈子基本就被“错过”买房好时机这件事纠缠不清了,已然是被房子绑架了的节奏。
然后这位老张,还算是个聪明人,认了一回怂。今年中央不断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是在尝到房价上涨带来的甜头后,仍然有投资客穿梭其中,从一二线城市转战到三四线,大城市周边的小城被捧上了天。这雄安的新闻出来没多久,就像一块肥肉被盯上了,投资客、开发商眼睛里都写满了“利益”。市场上充斥着“焦虑、浮躁、投机”的味道,企业、生意人、普通人,把房地产当成香饽饽,“房子能改变阶级”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大家还是赶紧醒醒吧,被房地产利益绑架的灵魂终究不能长久存活,现在的市场最缺的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