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挑牛粪放到稻田里去做肥料)
(翻耕梯田)
(村民正在修整田坎)
娄底新闻网新化讯(特约记者 邱向明)4月底,新化县水车镇紫鹊界梯田的村民,开始新一年正式种植水稻的工作,担牛粪,耙水田,砍田坎,村民和老牛成为了紫鹊界山水间的主要演员。
牛,宋词中有它的影子
紫鹊界8万亩梯田,从山下一直码放到天际,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梯田初垦可推断到秦汉之前,距今2000余年的历史。宋诗“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畲田。”是对当时新化苗、瑶等族开发山地梯田的写照。由于梯田开垦在山上,种植水稻和收获稻谷,都靠村民肩挑手提。大田用牛耕,黄牛是主要的劳动力,小田只能靠人工挖翻。
牛,在北宋章惇的《开梅山》诗中可找到它的影子,“给牛货种使耕垦,种植桑稻输緡钱。”1072年新化建县,臣子按照皇帝的指示,在梅山新化等地,分配了黄牛,发放了一串串铜钱,鼓励百姓种植桑叶和水稻,并继续开垦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记者查看明代嘉靖年间出版的《新化县志》,《兽之类》中有“山牛”,在《兽之类》最前面排列的是“牛马、羊猪、猫犬”,共20种动物。有人推断,可能在明代,新化的深山里存在着野牛,那时就开始用牛耕作稻田。
水车镇金龙村的罗教章,73岁,他除种植自家和女婿家的8亩责任田,还他搞牛马出租,为没有劳力和牛马的家庭代耕,整整要用牛马耕田2个多月,一年大概可以赚6万元钱。龙湘村邹伯伯一家,喂了2条黄牛,今年又要用肩膀挑出近2吨的牛粪上山,放稻田做肥料。
砍刀有4、5斤重,像沙和尚的凸形铲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有的旅客会惊奇地发现,当地村民像一个个古代的武士,飞舞着一把一丈多长的大刀,在田坎上操练着,这到底在干什么,这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兵器”呢?
4月25日记者前往紫鹊界,龙普村村民奉先光正在“自家的梯田”上修整田坎,田坎砍得很整洁。记者注意到:砍刀由刀柄和刀组成,有4、5斤重,加上木质的刀柄约一丈长,形状大体上像《西游记》中沙和尚的凸形铲,“又像铲子和剃刀,三面有刀锋,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锋面,去削泥铲土砍草,和平整梯田的坡面。”
据水车镇退休教师罗忠卓奉介绍,这种农具很有实用性。如在春耕生产时,可用来削除田坎上的杂草树木,即使4、5米高的田坎,站在坎上弯腰就可以一扫而光,不要下田,特别是冬天和夏天,可避免冷、热水对人体的侵袭。
紫鹊界街上开杂货店的邹师傅表述,“砍刀又称斫刀,是农家必不可少的农具,一把砍刀可以用3到5年,一个家庭至少有一把。”砍刀是梯田地区修整田坎最好的工具,是神奇梯田的附属物(与紫鹊界相邻的隆回县金石桥镇的农民也使用)。
2000多年来,紫鹊界的历代村民充满着智慧,用自己的双肩,用勤劳黄牛,坚忍不拔地扛起紫鹊界梯田这农耕文化的优秀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