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新闻网(记者 欧阳红霞 伍荟双) 日前,记者从新化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 截止至7月22日,全县大部分乡镇连续无雨天数达22天以上,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
据气象部门称,6 月28日至7月22日,平均气温30.5℃,平均气温比去年同期增加2.3℃,降水量仅10.5mm。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14天,尤其是7月11日至今,气温持续超过35℃,极端最高温更是达到38.1℃。
长时间持续高温无雨导致降水量减少,全县总蓄水量急剧下降。全县280座水库,16座已干涸,153座仅蓄水半库;17100口山塘,60%已枯竭见底,许多小溪河已干枯断流。据统计,目前,全县总蓄水量为1.88亿方,比去年同期2.11亿方少0.23亿方,能用于灌溉的水仅0.98亿方。
降水的减少、蓄水的不足致使新化县出现大面积农田干旱及人畜饮水困难。水稻受旱面积3.8万亩、重旱2.2万亩、干枯0.4万亩,旱粮和经济作物受旱面积3.2万亩。全县的人畜饮水困难主要集中在田坪、温塘、白溪、游家四大石灰岩干旱片区,这四大片区包含18个乡镇560个村共39万余人,其中有0.9万人和1.2万条大牲畜饮水困难。有些村庄院落的水井干枯见底,不得不到几公里外的井里担水或运水喝;少数几个集中供水工程的地方也是限时限量供水。
面对严峻旱情,新化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部署,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抗旱工作上来,把抗旱减灾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中心和第一要务来抓,积极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投入抗旱。
7月中旬以来,县委副书记邓敏炉,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杨韶红,副县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李南新等县领导分别到旱情最严重的车田江灌区指导抗旱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落实各项抗旱措施,加强水源科学管理,按照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先用基础水,后用水库水,先灌尾灌区,后灌首灌区的原则,合理调配水源,并加强渠道的清淤堵漏扫障工作,防止水源浪费;切实加强配水、供水、用水、运水和管水等协调工作,防止水事纠纷,化解矛盾,确保地方稳定。
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派出工作组到各乡镇指导抗旱,协调乡镇解决问题;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带领技术人员到分片包干乡镇负责技术指导,当好参谋;七大灌区所有人员按责任区域赶赴抗旱第一线,调度水源,处理纠纷,深入田间、地头,组织抗旱;吉庆、坐石、田坪、圳上、白溪、游家和油溪等干旱严重乡镇,则组织干部职工轮班24小时值守在各个灌溉渠道放水口,分配放水流量,维护灌溉秩序,提高抗旱效果。
到记者发稿时止,全县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2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抗旱应急资金8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40万元;动用各种抽水机具近0.4万台套,泵站1400处,装机容量1.8万千瓦,有效缓解了 2.3万亩农田的干旱,解决了0.9万人和1.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