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繁花万首诗
一树繁花万首诗
3月,梅山新化县维山乡的油菜花、吉庆镇的李花梨花,槎溪镇的桃花次第开放,油菜花一地黄金,李花梨花香雪似海,桃花娇媚灿烂。
而雪峰山腹地的奉家山脉的大紫鹊界景区,更有一番景致,因为花不是成片的同一个品种,而是桃花李花,白菜萝卜,杜鹃樱桃,长在各个地方,无拘无束开始崭露头角。
桃花源桃花初绽,辛夷吐苞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屋舍俨然”。这是陶渊明笔下的景色。
3月13日,记者来到奉家镇古桃花源。这里离新化县城100公里,是一个四面环山的高山小盆地,唯一一个小口渠江从山脚下滑走。“下团是只锅,来一个煮一个。”这是民谣。是指进入下团的外地人无法再走出去,被这里的景色所迷住。
下团多桃树,山上又多野樱桃树,山环水绕,板屋俨然。从下团到新化县城古时老辈要走3天,循水路到溆浦走1天半,这里的人倒是讲溆浦话的多。
东方吹来满眼春。有些专家称美池桑竹、渔夫背篓等景物,居然和陶渊明的笔下相吻合。头脑活络的村民,在古池边,在渠江畔,装饰装饰房屋后,开起了农家乐。村民赚钱轻松,旅客吃住舒服。
看游客来得越来越多,2012年,勤劳的村民把山上的映山红、云锦杜鹃、野桃树等树,约10000余棵,一一挖回来,种在院子中,菜园边。红灿灿地开,白花花地艳……
空气好景色好,人就长寿。13日下午,记者看到,古屋屋檐下,83岁奉老捧了年轻人爱看的武打书看,不戴眼镜。
记得去年夏天到下团村,走进73岁的郑昌益家,树上挂了无数个梨子,同行随便一问:“叔叔,梨子好吃吗?”郑叔嗖的一下爬上树摘了下来。
“多少钱?”同行问。
“到桃花源来的客人,只管吃,我们不收钱!”郑叔憨厚一笑。今年记者进院子,看梨花已是开了。
回望眼,桃花源笼罩在一片祥和的春花烟雨中,桃花初绽,茶花红火,辛夷吐苞……
102岁老人彭奶奶,曾经为红军筹粮
紫鹊界并没有因是高寒地区而春风不度。梯田中心“中国楹联第一村”的正龙村,粘在门框上的春联,还在春风中浓浓的年味气息中吐放墨香,这里有200余年的板屋十余栋,山后是层层叠叠码放到白云中的梯田。
“人家逶迤见板屋,火耕跷确多畲田”。宋代诗人描写梅山的场景可在这里找到。板屋连绵不断一栋挨一栋,春耕生产的时候把四周的杂草除去,用火烧了,清扫了田边,又赶走鼠虫。
记者看到,该村的村民开始“出猪栏屋了”,将猪粪牛粪一担担挑出来,沤在土坪中。这是一个很老的村落,遗留了古风。千年以来,苗瑶、侗汉等先民顺山而居,缘水而耕,开辟出无数弧线组成优美线谱的梯田。
传统的干栏板屋群落,融在田间地头像一幅流动的古耕农图。白格子墙壁,彰显着这个民族的坚强和聪明。
在板屋边,记者看到无数棵梨树开出白乎乎的花。听主人罗大嫂讲,这梨树每年开着许多的花,长着不少的果,但我们叫它“加粑梨”,一种苦涩的梨子,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树的长辈帮助罗大嫂一家人度过困苦的日子,梨树也一代代繁衍到今天,善良的罗大嫂一家对它不离不弃,相依相守,梨树也开出一年又一年的花。
在102岁老人彭湘华奶奶家门口,记者看到:一树高大的梓树开满了金灿灿的花,这花细碎而精致。彭奶奶在年青的时候,贺龙的红军经过紫鹊界上,她协助公公等农运会人员筹粮,站岗放哨。
最让老人难忘怀的事是:红军走了之后,“反动派秋后算账了”,公爹和另一位委员被逮,送往新化县城关押,她心急火燎跑回几十里路远的娘家隆回县匡家铺,在短短的时间里筹集了1000块光洋,利用名门望族的威势,和锡溪当地“四顶乡绅轿子进县城梳理”,最终将公爹等人救出来,保存了革命势力。
发生故事的时间虽然远去,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春天中发芽开花,年年月月而生生不息。一棵棵树,一朵朵花,一个个故事,这浓缩的何止是一树繁花万首诗。(编辑/李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