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化房产网 >> 新闻资讯 >> 本地动态 >> 正文
壮歌豪迈动梅山-我县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纪实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数:3546    更新时间:2011/11/16         

新化新闻网:   非凡五年,梅山巨变。

     “十一五”期间,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新化县委、政府科学决策,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速赶超主题,着力实施“五大战略”,突出兴工强农、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协调发展战略重点,迎来了新化历史的“黄金发展期”,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呈现出一派繁荣富强的盛世气象。

    巨变来源于新化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魄力,更来源于县委、政府决策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不断贯彻实施。

    如今,在广袤的梅山大地,党的富民政策,正催生出一座座产业基地,托起了一幢幢崭新楼房,撑起一片片致富蓝天,放飞一个个美好梦想。

  

    东风浩荡满眼春

    2010年5月6日,新化遭遇了一场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在这场暴雨中,天门乡麦坳村的花菇种植农户也未能幸免遇灾。全村种植的30万袋花菇有10多万袋全部被洪水浸泡,如果不及时处理,这10万袋花菇只能当垃圾一样扔掉,村民们的损失将达到30万元。

    正在他们无计可施之时,得知消息后的县扶贫办主任方东升立即派出了从福建常年聘请来的技术专家上门给他们服务指导,把浸泡过后的花菇培育袋改种黑木耳,把损失降到最低。

    像这样的“雪中送炭”,只是我县扶贫开发战略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在边远贫困山区,许多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农民都接受过这样的“雪中送炭”。每次他们有困难时,县扶贫部门总能给他们送去这样的好消息。而在扶贫部门的大力扶特下,他们也像“酵母”一样,使产业发展之道、脱贫致富之策迅速发酵起来,一带十,十传百,带动周围乡村和群众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特别是 “十一五”期间,我县积极实施以贫困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的扶贫开发战略,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扶持,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科技培训、劳务输出等方面加大力度,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一同走上了富裕美好的小康之路……

    今年,我县更是把《关于实施“大扶贫”战略,加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定为1号文件,积极整合部门力量和建设资金,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共同推动贫困山区经济社会事业综合发展。一号文件号召广大贫困山区群众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工筹劳,参与扶贫工程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发家致富坦途。

    脱贫治穷,设施为先。全县扶贫坚持从抓根源入手,从百姓最急需的事做起,以贫困乡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等民生问题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一两百米的路不通,也给立项;几户人家没水喝,帮助打井;一条水渠,可能受益户只有十来户,帮助修建……就是在这样看似“小”却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扶贫工程推进中,扶贫工程做进百姓心中,搭起干群连心桥。

    变化看得到听得见,改变就在身边。五年来,全县新修、整修公路3654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70%的村通了水泥路;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203处,新修整修高标准渠道1425公里,整修山塘2014口;新增输变电线路150.5公里;新建沼气池5650口;改造学校危房12万平方米,改造贫困户和受灾户危房63万m2,新建房屋面积22.62万m2。

    发展产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由于受条件制约,产业发展一直处于全而小的状态,多数产业长期形不成规模效应,致使农民增收步履缓慢。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把贫困群众增收和做大做强扶贫产业结合起来,按照“调结构、兴产业、抓龙头、带基地”的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扶贫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奉家、水车、文田等乡镇为重点的50万亩楠竹产业带和以金银花、玉竹等为主的10万亩中药材产业带,以曹家、上渡、上梅、游家为重点的生猪养殖产业带;扶持发展了白溪豆腐、东岭田鱼、熊山蜂蜜、蚩尤古酒、前进食品等知名农产品;打造了以大熊山、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油溪河漂流等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景区的旅游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致富门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新化的扶贫开发工作,始终鼓荡着和煦的春风,洒满了温暖的阳光。五年来,中央、省、市扶贫单位始终心系新化,情倾新化。中国光大集团先后投入扶贫资金近2300万元,在贫困山区开展了教育扶贫、智力扶贫和健康扶贫;省委统战部等许多省直单位组成了扶贫工作组,常年深入新化扶贫一线,定点扶贫,做到扶贫不断档,不离村;娄底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等主要领导长期驻点新化扶贫,市委书记、市长更是每年多次都要到新化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一场场合力攻坚,一次次倾力扶持,扶贫真情之花开遍古老的梅山大地。

 

    富民惠民暖民心

    今年春节,油溪乡渔民胡绍辉过得不同往常。

    在资江上漂泊了大半辈子,这个常年以打鱼为生的“天吊户”,第一次在岸上的家,过了一个温暖的年。

    胡绍辉出身渔民世家,住的是渔船,喝的是江水,一年捕捞收入不足万元。“一条船、一家人、一辈子”,是他过去生活的写照。

转折发生在2010年。靠着政府2万元安居工程补助和4000元宅基地补助,胡绍辉花了5.88万元,在油溪乡油溪村购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新房。县里免除所有税费,免费帮他办好了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还让夫妻俩享受低保。眼下,胡绍辉正努力学驾驶,为“转业”当司机做准备。

    国盛在于民生。“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困难群众,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民生建设的薄弱环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着力加速民生财政、发展社会事业、关注弱势群体、改善民生福祉。

    听民声,方能知民生。为了把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县委书记吴建平,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忠威多次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全力以赴做好民生大事。

    有了一支与人民群众时刻保持血肉联系的干部队伍,也就有了着力改善民生的队伍保障。在全县许多干部手中,都有一本“民情日记”,上面记着老百姓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乡镇,农民有驻村干部联系卡、乡镇有民情台账;乡镇每月召开一次民情汇报会进行点评,乡镇干部驻点村每半年开展一次“群众评干部”活动。

    一件件民生之事,考验攻坚克难之决心;一个个民生工程,书写迎难而上之情怀。五年来,全县改造学校218所,消除学校危房15.4万平方米,化解义务教育债务9983万元,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完成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登记15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加速推进,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屡获佳绩;疾病防控体系全面加强,新农合参加人数达到107万人,核实新农保人数57万, 发放新农保资金9000万,城镇居民和城镇退休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转移农村就业36万人。

    辉煌数字背后,还有着更为鼓舞人心的变化:随着廉租房、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扶等惠民工程的实施,全县广大农村旧貌换新颜。在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全力推进,马路市场销声匿迹。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万元、2370元,年均增长13%和9%。全县城乡呈现百舸争流、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新化民生,改变的不仅是贫困乡村的面貌,普通老百姓的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勤劳致富的意识深入人心,创新创业的意识深入人心。我们相信,新化的民生之路,必将越走越远,越行越宽……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新闻
    新图文
    没有相关文章

    全国第九届“万步有约”健走

    元旦献礼丨新化胜利大桥顺利

    “新颜绽放,嗨动全城”——

    新化十二中举行2020年元旦文

    维山乡召开禁毒工作专题调度

    新化县民间河长大队开展入校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版权所有:娄星区佳和网络服务中心 查看营业执照 业务电话:13207386692
    湘公网安备43130202000210号 在线QQ:89373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