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塘镇,地处新化县西陲,铁路贯穿里程14.2公里。在这14.2公里的铁路沿线,有一个身影风雨兼程,一走就是14年。
这个身影就是琅塘镇义务护路员伍怡生。
村民“嫌”他“烦”
农历初四、初九,是琅塘镇太平集市的赶集。55岁的伍怡初6点半就出门了,“习惯了,不来看看,我不放心。”
沪昆线K1356+600m至K1358+00m之间,是往太平集市的必经之路,周边村落时常有图“便利”翻越铁路栅栏的村民。
“危险啊,10多年了,以前没涵洞,缺口栅栏也没封闭,惨痛的教训我见得多哩,怕!”伍怡初摇摇头,“不过,今年3个涵洞都建设完工了,情况好转了,只是我这个习惯也难改咯。”说到这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4年前,伍怡初在沪昆线沿线的柘溪村经营便利店,那时各项基层基础设施都不完善,铁路安全事故频发。在铁路部门的动员下,伍怡初主动加入护路队。14年后,当初的队员们陆陆续续都退出了。而他,一干就是14年。
每一次铁路巡护,伍怡初都会在工作本上详细记录,他铁路兢兢业业,甚至特别较真。每当有逾规的行人时,他都会不厌其烦的前去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们也知道危险,但是当时又没有火车,临时走一下不会有事的嘛。”
“每次被他看到,他都要来啰嗦,哎哟,我都怕了他了,以后还是宁愿绕点路去走涵洞和天桥,也不想被他说了。”
对于村民们的抱怨,伍怡初只是笑笑,“只要大家能安全,地方能安全,大家说我几句我心甘情愿。”
伍怡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宣“烦”讲,其实安全意识早已深入村民们内心了。带来了柘溪村村民安全意识增强邻里和睦,成为琅塘镇平安创建典范。
妻子“怨”他“没出息”
“你一个月去拿那几百块钱有什么用,还不如出去找点别的事干。”一向通情达理的妻子也曾强烈地反对过他继续干这份“钱少事多”的工作。
上有老、下有小。伍怡初的母亲身体不好,一双儿女要上学,千斤重担压在他肩上。妻子虽然嘴上唠叨,但每天丈夫早出晚归,归来后疲惫不堪的身影,妻子刘桂姣心软了,后来成为了他坚强的后盾。
“儿子、女儿现在都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困难的日子都走过来了,以后会越来越好。”面对笔者采访,伍怡初自豪地说。
如今,全家人都支持伍怡初的工作,一双儿女更是以他为榜样。14年如一日的勤勤恳恳,是最好的身教。
“他也老了,能有一份坚持的事业,每天去铁路沿线转转,既锻炼身体,也能为铁路上做贡献,挺好!”妻子从“怨”到“肯定”。
善待陌生人
2018年大年初一,伍怡初同往常一样,在铁路沿线巡查,远远的发现一个小朋友进入了栅栏在铁路上玩耍,情形危急,连忙跑过去,迅速将小孩抱离铁路沿线。通过询问得知其家庭住址后,将他送回父母身边,讲述了一些血淋淋的教训和安全知识。
2018年8月6日下午,伍怡初在沪昆线K1356+700m处巡查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在铁路上步行。他急忙将男子引出铁路,经询问后得知,该男子叫李志军,云南人,在江苏打工时被骗走了积蓄,身无分文的几经辗转,准备沿着沪昆线走回家。
伍怡初见其又累又饿,便将他带回家中,迅速为他做好饭,让饱餐一顿。接着,立马报告政府部门,为该男子寻求帮助。得到答复后,又告知怎样去救助站,临走前又往他身上塞了一袋干粮及副食品。
……
这样的“小事”,在伍怡初的工作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工作本换了一个又一个。那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朝夕相处的邻里乡亲,甚至是偶尔失控的家禽家畜,都是伍怡初14年来,在这14公里路上的鲜活见证。在这14公里铁轨上来往飞驰的列车记得,那个打照面最多的人就是伍怡初。
14年间,伍怡初每次步行巡查14公里铁道线,全线有多少个信号灯,多少块枕木,多少颗螺丝钉都一清二楚;哪里有险情出现,他第一时间示警、报告、排险。
当谈及未来时,伍怡初坚定地说:“14年了,我还想再守他14年。”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伍怡初的岗位是平凡的,可是他能立足本职,主动发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地去解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坚守,那就是不平凡,让我们为他点赞。(通讯员 曾德新 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