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力,县政协副主席彭盛组织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议)
(炉观镇党委书记邹丹下村调研红薯粉传统工艺)
(炉观红薯粉成品)
(炉观食品厂鸟瞰图)
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 阳家友 卿跃飞 谢伦勇)春来勤耕早,田野人正忙。3月12日,新化县炉观镇梅树村广阔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挥舞锄头挖土整坎,为4月栽插红薯种苗开田辟土。这是该村村民积极响应合作社号召,今年要完成500余亩红薯种植面积,生产60万斤红薯粉半成品,亩产4000余元的奋斗目标;这更是炉观镇红薯粉特色产业基地合作社联结农户们春耕垦地的一个缩影。今年,炉观镇竭力打造“一镇一品”红薯粉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助力全镇脱贫摘帽的一柄“利器”。
因地制宜建基地
炉观镇地处新化西南腹地,距县城仅仅15公里,云溪河环绕穿越全境,地势开阔、土质肥沃,交通便利,下辖39个村(社区),总人口达8.6万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368户8119人,是农业重镇和贫困人口大镇。2018年,镇党委、政府确定红薯粉为“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邹丹任组长、镇长胡志宏任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任组员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充分调研、广泛座谈征集意见,紧紧围绕“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目标做文章,指导成立了湖南炉观食品有限公司,邀请农业专家对红薯产业范围内种植户进行土壤改良、绿色施肥等技术培训,并引导依托现代化科技在产业区建设红薯优质示范田地,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红薯粉特色产业模式,打造和包装炉观红薯粉特色品牌。
“抱团”发展助脱贫
创业初期,为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领贫困户“抱团”发展、稳定增收。按照“有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有发展前景”原则,全力扶持红薯粉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到目前为止,炉观镇的每个片区都成了合作社,以梅树、大新、口前、小田等村为中心,辅射到周边各村,由湖南炉观食品有限公司与广大农户签订红薯收购合同,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2018年12月,公司生产出第一批红薯粉包装产品10000余斤,在县、镇农产品展销会上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欢迎并销售一空,打响了该镇红薯粉特色产业品牌的第一枪。
为壮大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帮助解决贫困就业增收脱贫的问题,公司牵头负责人欧彦辉表示,今年6月底前将建好面积达7000平米的生产厂房,开辟以纯手工制作为主、机械为辅的两条生产主线,实现年产总量1000万斤,100-200万件红薯粉,实现产值达2000-3000万元。同时为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回收降低成本促效益的目的,拟于明年3月建设成一家红薯酿酒厂,预计产值达600万元,实现公司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镇种植红薯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加工红薯粉500-800万斤,实现产值达1亿元,解决全镇5000以上贫困人口的持续稳定脱贫,让红薯粉成为全镇响当当的扶贫支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精准施策故事多
为使该镇红薯粉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打出品牌,走向市场,镇党委、政府两手抓,一手抓产业基地的发展壮大。对已组织申报的村,分别建立100—500亩连片种植红薯示基地,按照要求进行种植、收获、初加工等工作,通过层层联合,实行订单农业解决产品保存、销售难题。一手抓优惠政策的实施,调动产业内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镇里对每户红薯种植面积2亩以上10亩以下者,每亩奖补100元;10亩以上100亩以下者每亩奖补200元;示范基地100亩以上者每亩奖补300元(以实地丈量和定点定购红薯数量为基本依据)。同时,对于在红薯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镇村干部和各村给予重奖。
此外,在红薯收获时期,镇里将组织开展对申报内种植合作社及红薯产品进行评比大会,每年度开展薯王争霸活动,鼓励农户开发农事体验活动,让市区居民体验红薯收获和手工制作红薯粉的过程,带动该镇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打造红薯种植基地的过程中,该镇涌现出很多感人的故事。在对待土地流转问题上,出现了很多难题与很现实的问题。梅树村有位叫邹某前的村民,坚决反对加入合作社,认为自己不差这个钱。该村党支部书记邹振宇带合作社成员先后10余次上门入户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既宣讲政策又讲产业脱贫,引导他转变观念讲大局,同时动用一切社会关系予以配合做工作。最终,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他转变思想全力支持土地流转,从而带动一大片群众,使土地流转难题迎刃而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万木竞发才是春;莫负阳春好韶华,一片丹心在红薯。“2019年,我们将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全力以赴打造炉观红薯粉的品牌,打赢脱贫攻坚的战争,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该镇党委书记邹丹坚定而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