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备受关注。华商报记者走访西安市14个住宅小区,发现有些小区因只卖不租、不提供临时停车等原因给业主带来很多苦恼和困惑,这造成了地下车库空荡荡、小区附近“路难行”的怪象。一方面是资源闲置,一方面是业主停车难,有没有解决办法?
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高,对于众多有车族来说,除了油费、保养费用,停车位也逐渐成为一大困扰。尤其是,尽管地下车库还很空,物业却通知不买车位不能进。而开发商卖给业主的车位,协议约定最常见的字眼是“使用权”,花几万到几十万元买使用权,这让很多业主很困惑。
可能有些遗憾的是,事关住宅小区地下部分的产权归属问题,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同,一直都存在着不同声音。换句话说,这不仅仅是业主的困惑,更是一个缺乏共识的公共话题。从这个意义上,只有做出明晰的制度安排,才能终结认识上的模糊状态。
从理论上说,地下车位目前视不同性质可租可售,但在实践中,由于信息不透明,普通老百姓不知道或者搞不清楚地下车位产权情况,加之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地下车位究竟是租是售,全由开发商说了算。连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对于卖地下车位使用权的现象,也只能无奈表示“我不会去买的,作为国家公职人员,首先要守法,也要保护好自己”。老实说,大部分急于解决停车难题的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这等自觉性和觉悟的。反过来说,在卖地下车位使用权较为普遍的现实中,面对这种违法同时又隐含着一定交易风险的事情,是不是也该有必要的、适当的介入?
购房者也是消费者,在商品房销售都在强调五证齐全,甚至可以做到“一房一价”,那么,无论是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说,还以基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购房环境看,监管部门是否同样应该对于价格不菲的停车位出台相对细致周到的规则约束,以保证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全全消费,减少交易纠纷?至少应该信息透明公开,不能让开发商有欺骗或者隐瞒地下车位实际产权状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