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化房产网 >> 新闻资讯 >> 全国楼市 >> 正文
侠客岛谈央妈怼财爸:财税金融体制大改革或加速
作者:新化房产…    文章来源:侠客岛    点击数:982    更新时间:2018/7/24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三年攻坚战行至中盘,战事正处于胶着状态,央行和财政两大主力极为罕见地公开吵了起来,唇枪舌剑,毫不客气。你来我往之间,谈到的话题也很多,说的都是大事,也都很专业。细细看来,争执的焦点在于——这场防风险攻坚战到底怎么打?

  敌军主力在哪里?地方债、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僵尸企业……共同的特征都是高杠杆!

  从地方政府、银行保险再到国有企业,这些大金主为什么要借钱,还借这么多,甚至还不想还呢?

  央妈说,地方政府的加杠杆行为是高杠杆风险的源头所在。财爸没直接反对。毕竟,那么大一笔债摆着呢,爸妈看着都着急。如果说,这一点是共识,那就从这里开始叨叨。

  地方政府为啥要这么多钱?

  先来讲讲古。

  王学泰老先生提了一个问题:“读明清史常常会碰到一个问题,朝廷那么少的收入怎么能维持全国的开支?例如,明朝隆庆期间(1570年左右)朝廷年总收入折合白银3078万两;清朝初年,例如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总收入2930万两白银;清嘉道年间(19世纪前60年)总收入约为4000万两白银,直到清末财政收入才突破1亿两。”

  如果不考虑购买力问题,这么点银子换算成如今的美钞,也就十几二十多亿,可办不了多少事。不过,那年头,朝廷除了打仗、赈灾、河工、养官(当然还有一大帮子皇亲国戚)之外,要花大钱的地方并不算太多。

  更何况,皇权不下县,老百姓“纳罢管家粮,便是自在王”,两不干涉,朝廷要花银子的地方自然少。有兴趣的朋友,可去读一读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

  现在可不行。天下之事,不论巨细,有事找政府,都由政府兜着,哪都得花钱。大的不说,先谈小事。一个朋友前阵子诉苦,说她外婆的棺材被当地政府叫人砸了,理由是移风易俗。虽说也给了补偿金,可花了国帑后,老太太差点没缓过劲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曾亲见,江西某贫困县山区里农民的土坯房不住了空着,政府组织队伍拆掉,不仅免费帮忙拆,还给补偿。按说,这是德政,怕老房子成了危房不安全,可不幸的是,就这还闹出过人命官司。

  更要命的是,在GDP作为第一考核指标的鞭策下,各地方政府都得拼命花钱拉动经济增长,这是最大的一笔支出。张五常就认为,这一激励下的县域竞争是我国经济过去腾飞的密码。值得注意的是,GDP目标支出责任如此之多,各项事务如此繁杂,各地方政府官员也多有吐槽的。鱼米之乡的某镇长就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本级财政根本不够用,加上转移支付的钱,同样是年年亏空。

  《中国经济周刊》此前曾报道:十二五”期间的五年中,全国31个省区市,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的为9个,剩下22个省区市,显然,则是需要中央财政予以“净补助”的。

  钱从哪里来?

  到处要花钱,就得想办法找钱啊。对地方政府来说,钱从哪里来?粗略来看是三个部分,一是收税,二是卖地。再不行,就借钱咯。央妈和财爸多有纷争的如减税、地方债与地产泡沫等问题都出在这里。

  财政部数据,今年上半年,地方卖地收入2694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4441亿元,其中包含与房地产相关的收入9799亿元。

  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如此之高,让房地产泡沫难题变得左右为难,非常棘手。一旦戳破泡沫,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房价下跌,则地价下跌,地方政府不仅收入减少,手头以土地为主的资产也贬值,发债就困难,钱更少。对金融机构来说,房价下跌,债主可能还不了钱,呆坏账增多;作为抵押物的房产和土地价值又缩水,抵偿不了损失。

  除了各地方自己的收入,中央每年还要给一大把,那就是转移支付。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为66547.99亿元。

  金光闪闪的数字看着真多,可偏偏不够用,各地方政府纷纷举债。财政部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06亿元。

  当然,因为还有不少隐形债务,对此持怀疑态度的机构和学者都不少,各自估算的数据差距还挺大。

  有意思的是,财政部最近2017年全国财政决算首次披露了各省份2017年底政府债务余额,具体数据,列位看官自己上财政部官网可以查。

  其中,辽宁省政府债务总额较之前的预算草案多出约1688亿元。据未确认的消息,说是当地把一些债务划给了企业,减少了总盘子。空穴来风,并非无因。难怪央行徐忠要说,“(地方)将一些隐性债务划到政府债务之外,一推了之”。何况,按现行规定,县、市政府都没有资格发行地方债,各地只好用其控制下的平台公司。

  隐形债务其一是各城投公司之类的平台公司,其二则是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僵尸企业,而其背后都因有政府的刚性兑付,就是大家认为出了事都有政府兜底,风险最终都由政府承担。

  偏偏两个大头都容易出问题。先说地方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曾调查发现,中部某县就以经济园区名义发行20亿元债券,从用于抵押的国土证到最后的资金使用,全流程造假,从园区管委会、县国土局、当地金融机构及相关机构都是合谋。到该债券名义上的项目完工期时,项目都还没开工。

  此外,从公开信息来看,平台公司违规举债不少,项目也缺少监督和制约,导致平台公司变为落马官员的渊薮,塌方式腐败不少。

  至于国企债务,似乎是企业与金融机构两厢情愿。国企效率不高,但敢于借钱;金融机构也愿意给钱,毕竟是国企,万一出了事,还可以找政府帮忙,比如说曾经大规模的财政注资。单一事件来说,如国企重组之类,政府主导下就可注入优质资产。多年来,大家都知道国企经营效率整体上不如民企,但国企借钱却远比民企容易。

  没想到,最近国企负债违约爆了不少雷,典型的如东北特钢。现在处理方式不同的是,当地政府也没有兜底,打破了刚性兑付。中央已明确,地方债打破刚性兑付,谁犯的错谁担着。今后,对央行与财政部都关注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借钱的和给钱的都要担风险。只是,痼疾已深,如何断掉病根,还要多想办法。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今年全国大范围摸底地方债务问题。或许,正因如此,才会出现上述辽宁地方债猛增1688亿元的情况。乐观的消息是,即便是一些债务较重的地区,似乎离地方政府破产的境地还比较远,地方政府还钱的底气还是有的。

  杠杆怎么去?

  去杠杆是既定战略,防范系统系金融风险是重中之重。不管是央妈还是财爸,都明白。头疼的是,家里欠了这么多钱,花钱的地方又多,怎么办呢?

  出路无非两条,少花钱,多赚钱,即开源节流。

  省钱角度来看,重要的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不该管的事情就不管,不该花的钱不花,能省的钱就省省,至于腐败浪费,要坚决动刀子。

  在湖南西部某国家级贫困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当地弄了一个农村电商园区,不仅盖好房子,水电网气全通,还采购了一大堆电脑与办公桌椅。当地官员说,企业只要愿意入驻,全部免费提供。然而,栽好梧桐树,却连一只麻雀都不曾来。一两年过去,灰尘满地,却罕见人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得的某县的数据,2017年挤压财政收入的水分,把收入盘子压减了6.21个亿。2017年6月以来,紧急叫停了一批不合规、明显超财力和债务风险大的项目,停、缓、调、撤项目28个,减少项目投资51亿元。截止2018年6月,当地包括隐性负债在内的总负债额是126亿元。(因数据敏感,为避免对号入座,数据做了同比例调整。)

  实际上,不光是该县,全国各地都在采取类似行动。治标之外,更深层次的改革是转变理念,全面梳理政府职能,朝着现代治理体系转变,从众多的直接事务中撤出,才能真正压缩支出责任,持续地减少财政与类财政支出。

  多赚钱的争议更大。企业和个人,直观感受都是税负重,不少企业家抱怨死亡税率,个人所得税变成了工薪税,明星们和少数富人却避税逃税有方。如此环境下,减税降费是中央连续数年推行的重大决策。

  矛盾的是,财政收入却在连年增长,且增速远高于GDP增速,也就意味着政府从蛋糕中切走的份额越来越多。

  更何况,全球正在开展减税竞赛,以图吸引企业投资,发展经济,从长远上做大税源。所谓功成不必在我,让老百姓税负感下降才是正道。若再提增税,恐怕会找骂。

  至于卖地这条路,房产泡沫如此之大,还能撑多久呢?恐怕只有天知道。

  还有个更绝的办法,那就是央行放水,大量发行货币。过去十年间,我国货币发行量急剧增长,已是一大风险。若继续放水,全国政协常委、原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前不久就指出,“事实上,货币放水不会流入实体,无非是在金融系统和房地产领域炒来炒去,赚钱的是从事或炒作金融和房地产的少数人,受害的是实体和广大人民群众。”

  经济学家许小年甚至认为,我国经济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在过剩产能压力下,新增货币不会进入实体,财政再多花钱也只是增加过剩产能,当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均已失效。

  一则消息颇有意味。7月18日晚,银保监会官网发布《银保监会召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的通知》。说一千道一万,不管是财政的钱,还是央行的钞票,脱虚入实,导入实体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

  多重难题且互为因果的纠缠中,财政、央行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吵起来。在这场罕见的公开互怼背后,一场涉及各方利益的财税金融体制大改革或将加速登场,如此,合力围歼潜在系统性风险的攻坚战才能吹响胜利的号角。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新闻
    新图文
    利好!各大银行纷纷下调房贷利率
    重磅!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贷款利率LPR(5年期)下调至4.6%,你的房贷月供将减少
    【楼市月报】娄底1月份商品房网签备案990套
    为家声”圆“特别企划正式上线|愿所有的驰骋,奔向的都是家的方向
    三大关键词看娄底楼市的2021年
    2022年娄底首场土拍落锤!全以底价成交
    娄底楼市商品房网签备案破千套 12月环比上涨87.35%
    1.4亿元! 2021年娄底最后一场土拍落定
    年底土地“冲业绩“ 连续三天出让 共成交18宗地块
    凯越地产成功摘得城央地块 案名已公布
    娄底土拍持续上新 12月16日成交3宗地块

    多城全面取消限购,未来楼市

    重磅!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

    贷款利率LPR(5年期)下调至4.

    为家声”圆“特别企划正式上

    周知!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

    碧桂园家圆服务体系焕新发布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版权所有:娄星区佳和网络服务中心 查看营业执照 业务电话:13207386692
    湘公网安备43130202000210号 在线QQ:893731057